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资讯 > 动态热点


信息量很大!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应多个热点问题

2021-3-11 10:00:18    点击: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沐春而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新起点、新征程,今年的全国两会至关重要、意义特殊。我们将在“两会时间”栏目带来与两会相关的及时资讯,着重挖掘与AI科技工作者有关的议题与您分享。

转自 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陈瑜 张盖伦
3月8日下午,在今年两会的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以视频采访的形式,回应基础研究投入、科技抗疫攻关、科技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

这是王志刚第三次走上“部长通道”。他用一组组数据亮出了科技创新的成绩单,并畅谈未来发展:面向“十四五”,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争取达到8%左右;科技界4300多位科研人员投身抗疫攻关,17个疫苗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其中7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4个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面向“十四五”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争取达8%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我们要想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基础创新能力必须过硬。”王志刚强调,产业链、供应链有短板弱项,追根溯源还是基础研究能力存在薄弱环节。

他历数了“十三五”的基础创新能力成绩: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也更加合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格局正在形成。基础研究中规律性的探索有新进展,适合基础研究的方法、范式不断改进。基础研究能力和队伍不断提升,适合于基础研究的科研环境不断优化,不断有新的、更好的科研手段支撑基础研究。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他特别提到了基础探究投入的增长,“‘十三五’期间,整个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70%,但基础研究翻了一倍。2019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超过6%,2020年预计达到6.16%。”

着眼“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王志刚表示,将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开展更加科学优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要更加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建一些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平台;在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以及支持方式上不断改革。

“要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王志刚说,“争取‘十四五’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8%左右。基础研究要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要“两个轮子一起转”
针对科技日报记者关于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的提问,王志刚回应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成果,14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科技日报记者崔爽现场提问。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他坦言,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克服。

王志刚说,具体来看,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我们主要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围绕如何能够构建法律、政策、社会环境等良好创新生态,围绕如何把国家科技投入、全社会的科技投入用出更好绩效,落实总书记要求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体制机制,产出更多科技成果,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这次五中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科技部会认真领会和落实。”王志刚表示,第一,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个重点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新型举国体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力量、科技任务组织者的作用;如何使产学研各主体发挥好各自作用,打造创新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如何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揭榜挂帅”等改革更好地落地见效。

第二,要以科研评价为抓手,持续推进已经进行的各项改革,包括给科研人员减负、营造良好生态、建设良好作风学风,以及如何使科研人员心无旁骛,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共同形成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强大科技支撑。

“我们要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按照总书记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他强调。




完善创新区域布局
用科技创新帮扶欠发达地区
“十四五”期间,国家在完善创新区域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的规划备受关注,王志刚给予详细介绍。

他表示,下一步要把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要持之以恒做好相关工作,积极发挥21个国家自创区、169个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整个高新区内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50%左右,创造的GDP占全国的12%,人均劳动生产率是全社会的3倍,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全社会平均水平的1/3。

另外,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北京、上海及其他一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结成帮扶关系,用科技创新来促进欠发达地区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如科技入滇、科技兴蒙等。

“今后要加大力度做基层科技工作,在县级等基层专门出台推动科技创新的举措。”王志刚说,刚过去不久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两位科技特派员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改变老少边穷地区的面貌,科技创新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4300多位科研人员投身抗疫
科技抗疫是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实践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科技创新是不可替代的强大支撑。

“疫情一开始,科技界就立即行动起来,按照中央部署,科技部牵头成立科研攻关组。一开始就确定了五个主攻方向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包括溯源、药物、疫苗、检测试剂、动物模型五个方面,取得一批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撑了抗疫工作。”王志刚说。

王志刚介绍,疫情一开始,我国就确定了五条疫苗技术路线,目前已有17个疫苗产品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7个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4个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筑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有力屏障。
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包装车间内检查产品包装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王志刚表示,在抗疫过程中,除了科研成果外,还涌现出很多值得总结和珍惜的宝贵经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科技界有13个部门4300多位科研人员、386个科研团队参加科研攻关;抗疫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产业应用,从研发单位到企业的一次大协作。61个学科为前述科研活动做出了贡献。

“检测试剂以及疫苗研发中有一个现象:研发单位和企业结合得越早,产品出来得越早,应用的效果越好。科技抗疫是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实践。”王志刚强调。

他也强调了和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他表示,我们与30多个国家就科技抗疫进行交流,与多个国家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WHO)10个工作组,一批论文和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肯定和应用。

王志刚坦言,疫情对全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中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任务也非常艰巨。科研攻关征途继续。

面向当下防疫工作,针对疫情防控,科技要有更多的支撑方法、支撑手段和支撑技术。针对病毒变异,怎样尽早在检测试剂、疫苗、治疗药物方面有更精准的应对方法。

面向长远,科研攻关要持续进行。“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传染病防治要摆在重要位置,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一些队伍力量要能够保持住,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无备,束手无策。”王志刚说。(文章来源于科技日报)




Copyright © 2021 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互联网ICP备案:粤ICP备2021014814号-1
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大宁工业区宁江路15号

二维码